中国古生物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新闻中心

第二届中德古生物学国际会议在宜昌召开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3日 来源:中国古生物学会

2017年10月10-14日,第二届中德古生物学国际会议在宜昌成功召开。来自德国、西班牙、波兰、法国、日本及中国等国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地质古生物博物馆、科普教育和化石保护等领域的专业工作者、专家学者、领导嘉宾和青年学生等400余人出席会议。

     

                     会议开幕式现场
 

10月11日上午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中国古生物学会杨群理事长致开幕词,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参加会议的中外学者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德国古生物学会主席悦海姆·瑞特纳(Joachim Reitner)教授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殷鸿福教授发表热情洋溢讲话。日本古生物学会前主席大路树生(Tatsuo Oji)教授、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王丽霞专职副主任分别致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王永栋主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还有: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陶庆法理事长、中国古生物学会荣誉理事、前副理事长汪啸风,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孙革、童金南、姚建新,德国古生物学会副主席汉斯·珂普(Hans Kerp),副主席顾德鲁·瑞特科(Gudrunm Radtke)、秘书长迈克·莱希(Mike Reich)等中外嘉宾。

     

中国古生物学会杨群理事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德国古生物学会主席瑞特纳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会议是继“第一届中德古生物学国际会议”2013年9月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成功举办之后,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和德国古生物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次国际会议,旨在总结近年来的合作成果,交流工作并展望未来。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德国哥廷根大学地球科学中心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地质古生物博物馆联合承办;并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学院等协办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地球历史的关键时期与古生物革新(Critical Intervals in Earth History: Palaeobiological Innovations)。在为期三天的会议期间,举行了丰富多样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共有六位中德古生物学专家做了大会特邀报告,分别是敏斯特大学汉斯·珂普(Hans Kerp)教授、哥廷根大学悦海姆·瑞特纳(Joachim Reitner)教授、杜洋(Jan-Peter Duda)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教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向东研究员和王永栋研究员,内容涉及二叠纪古植物地理学、新元古代海绵动物革新、早期生命记录、微生物生标与古环境、中国地层金钉子研究进展以及三叠-侏罗纪植物群等领域。

大会共设23个学术主题分会场(sessions),41位中外学者担任各会场主持人,组织了170个口头报告(包括46个主题报告)、62个展板报告,展示近年来中德双方在古生物学及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这次国际会议研讨的内容涉及早期生命演化、寒武纪特异化石库及埋藏学、晚古生代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演化、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态系演变、早中生代海生脊椎动物研究、三叠纪-侏罗纪转换时期生物多样性变化及环境、热河与燕辽生物群研究进展、侏罗纪-白垩纪之交陆地生态系统、新生代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新近纪古植物与古气候学、综合地层学和旋回地层与高分辨率地层、分子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及应用、古植物学与孢粉学、古生态、古地理与古气候,地球生物学、古生物博物馆与科普教育、古生物化石及其保护,以及古生物学研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多学科和领域。既有中德两国学者长期以来在早期生命演化、晚古生代生物多样性、中生代地层古生物学、新近纪植物与气候等领域合作取得的新进展,也有在新技术方法、地球生物学和科普教育、博物馆等方面的新探索和新成果。

本次会议的论文摘要集和野外考察指南分别以《Critical Intervals in Earth History:Palaeontological Innovations》(地球历史的关键时期与古生物革新)(主编:杨群、Joachim Reitner、王永栋和Mike Reich)以及《Linking the Land and the Sea》(连接陆地和海洋)(主编:童金南,王永栋)为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论文摘要集共收录论文摘要260余篇,共计552页;野外指南共收录6条野外路线的翔实地层剖面和古生物资料,计五个章节,约330页。

在10月13日举行的大会闭幕式上,颁发了“优秀学生口头报告及展板报告奖”(Best Student Oral/Poster Presentation Award)。德国哥廷根大学Pablo Suarez-Gonealez、敏斯特大学Felix Lüddecke、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潘兵、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裘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孙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裴羽获得优秀口头报告奖;哥廷根大学Nils Höche、敏斯特大学Jan-Frederik Wissink、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赵多多、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李雨、云南大学赵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江湉获得优秀展板报告奖。

本次会议共组织了会前、会间和会后五条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包括宜昌三峡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奥陶纪大坪阶和赫南特阶全球界线层型金钉子、云南澄江生物群、四川和重庆地区三叠-侏罗系及生物群的野外地质考察活动。共有近280位代表参加了会间的两条野外考察路线,近70多位中外学者参加了会前和会后的三条野外考察活动。

开幕仪式上,还举行了国际化石日中国纪念活动的启动仪式。会议期间,德国古生物学会授予南京古生物所王永栋研究员“德国古生物学会通讯会员”荣誉称号。中国古生物学会还召开办事机构党建工作会议。会议闭幕式上,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敏斯特大学、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西北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的师生还表演了娱乐节目。

      第二届中德古生物学国际会议为参会的各国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搭建起了开展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和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各国学者通过深入研讨、野外考察和学术交流,涌现并结出更多跨学科交流和国际合作的硕果。大会组委会感谢会议承办和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召集人和主持人、会议报告人和参会者的学术报告,感谢会议志愿者为本次会议的筹备和举办所付出的热情和奉献。

<span "=""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ont-size: 11pt;">